京城秋菊黑科技 一株枝头开千朵
来源:开云体育网页版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4-12-12 04:15:41深秋的北京,色彩斑斓,又到了层林尽染的最美时节。在各大公园和街巷,菊花竞相绽放,不仅扮靓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更展示了北京花卉培育与创新研发的新成就,为首都花园城市建设添彩。
在今年的北京菊花文化节上,多个新品菊花一亮相便成“爆款”,一株大立菊开花数竟能达到千朵之多。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获悉,截至目前,北京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花卉新品种超过500个,花卉集成关键技术400余项,特别是集中开展菊花、月季、百合、花坛花境等八大类育种研发工作。
昨天,北青报记者来到天坛公园,1万余盆中国传统菊花正在祈年殿景区院落内绽放,扮靓北京菊花文化节。本次菊展的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均是往年之最。
在宏伟古建的衬托下,姿态各异的菊花绚丽怒放,有的淡雅秀丽,有的色彩艳丽,团团簇簇,十分耀眼。最引人注目的是展区中间体型硕大、造型别致的嫁接大立菊,密密匝匝的花朵组成了一把漂亮的大“花伞”,给游客带来“满树繁花”的视觉震撼。
“大立菊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艺菊栽培形式,也是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一种。”天坛公园花卉中心菊花班班长尹家鹏介绍说,天坛公园在60余年菊花栽培中保持了大立菊原本独株的栽培技术。今年首次应用大立菊多品种嫁接新技术,展出双色大立菊,让天坛菊花的“老粉”们眼前一亮。
嫁接大立菊技能既可体现栽培技术和嫁接技术,也能体现裱扎工艺和审美造型。尹家鹏介绍,品种菊“国华雨晴”的花朵是粉红色的、“圣光华宝”呈现亮黄色,把这两种菊花嫁接到同一株黄蒿上,就形成了双色大立菊。同时,通过劈接、绑扎、摘心等技术,实现单株大立菊开花数达到千朵之多,以布列整齐、花团锦簇、富丽堂皇的身姿雄踞各类艺菊之首。大立菊的造型架也是天坛公园自主创新设计的,曾荣获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技术革新奖,并已成功获取专利。
不仅是菊花栽培中运用到了新技术,近年来,慢慢的变多的新技术应用到北京园林绿化建设中,如中山公园应用花期调控技术,在国庆假期展出春季花卉,让市民游客“秋赏春花”、反季观景;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的标准化种苗生产体系技术,可提升花卉种苗生产效率,目前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统计,北京以节能高效为核心研发的配套新技术、新应用已突破400项,为首都花园城市建设注入新活力。
今年国庆,75个花卉新品种在长安街立体花坛中首次亮相,礼赞75周年华诞。
其中,花木小菊“猫眼”一经推出就受到广泛关注。其花心颜色与整个花朵不同,有一个深色的圆环,有点类似猫的眼睛,花型紧凑,为国庆假期增添喜庆氛围。另外,还有长寿花、蝴蝶兰等适合家庭或办公室栽植的花卉新品种;以及从国外引进的双腺藤“桑巴舞大花”,花朵颜色从春到夏越来越艳丽,惹人喜爱。
北青报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十余年来,北京市共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已超越500个。之所以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除了北京花卉科技资源优势明显外,更离不开政府的科学谋划、引导与扶持。
市园林绿化局产业高质量发展处高级工程师李美霞介绍,过去,我国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花卉新品种,曾长期依赖进口。北京作为全国科学技术创新中心,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自2006年开始,充分的利用首都科技优势,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2010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北京花卉育种研发专家顾问组,成立育种研发创新团队及配套的创新示范基地,集中开展月季、菊花、百合、花坛花境等八大类育种研发工作。
“每个研发团队设置1名负责人,由2至3名专家和有关技术人员组成攻关团队,同时与创新示范基地合作,使科研与生产、市场紧密结合。”李美霞说,相比于国外品种,北京育种研发团队选育的花卉品种更“服水土”“接地气”,也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
深秋时节,正是北海公园菊花班班长刘宁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公园西北角,有一处并不起眼的苗圃,五六百盆新品种菊花正值盛花期,刘宁正忙着观察筛选,分析各品种的优缺点,在花色、花期、株形及抗性等方面是否有很好的突破。“明年将迎来北海公园向公众开放一百周年,我们计划集中展出一百盆公园自主培育的菊花新品种,为开放百年纪念献礼。”
“80后”养菊人刘宁是北海公园标本菊养殖技法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她从事养菊工作已整整20年,亲手培育了百余个菊花新品种。“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粒完全一样的种子。可以说,每一株杂交产生的菊花都是一个新品种,但要想保留下来,还需经受时间的考验,要让绝大多数人认为它美。”刘宁一边说着,一边带领记者在地里看花。
“你看,这株菊花通体雪白,带给人洁白无瑕的美感。”刘宁伸出右手,轻轻托起又细又长的花瓣,就像吸管一样。“仔细看,每片花瓣的顶部还带有一个小弯钩,这是内敛而不张扬的美。盛放的时候,花朵直径能达到25厘米,非常大气。最重要的是,它的自然花期能比一般菊花提前一周多,10月下旬就能盛放,很适合在菊展时展出,这是我们今年重点培养的一个新品种菊花。”
培育新品种,主要靠有性繁殖。选取父本和母本,通过授粉杂交产生新的子代。但有时候,菊花自身也会“变异”,刘宁就有过一次这样神奇的经历。她说,北海公园有一种名叫“太液锦莲”的菊花,喜欢大水大肥,但不能积水。养护时,轻易不要浇水,看到土壤特别干旱了,叶子都已打蔫儿了,再去浇一次透水,同时铺上一层纯鸡粪。
“渴到极致再喝,饿到极致再吃,就要让它体验这种极致巅峰的感觉。”刘宁说,“不过,可能是我刺激得太猛了,有一年,我发现它原本开粉色的花,突然变成橘色了。但是,除了颜色,其他性状都没改变,该有毛刺的地方还有,叶片、株型、株高都一样。后来老师傅跟我说,这是变异了,我培育出了一个新品种。”
在刘宁眼中,培育新品种菊花就像“开盲盒”。把种子播撒到土里,春天发芽、夏季生长,“任凭春花烂漫、夏花迷人,成百上千盆菊花苗始终是绿油油的一片。经过漫长的期待,等到秋日万物凋零之时,唯有菊花独放。这是它们第一次展示自己的样子,花型不同、颜色各异,有的好看、有的不好看,处处带给人惊喜。”
菊花有三十大花型,每种花型都有独特的美感。许多游客喜欢球型菊花,圆润的姿态带给人视觉上的震撼,带来一瞬间视觉冲击的美。刘宁更喜欢飞舞型、勾环型、卷散型菊花,因为这些花型“是让人一眼看不透的”。从花苞、初开到盛放,每个阶段都是不同的姿态,带给人持续的美,这也是菊花的魅力所在。
“80后”的刘宁如今已经是团队中年纪最大的一个,其他同事都是“90后”。这么年轻的队伍,在全国菊艺界也非常罕见。刘宁希望小组成员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并传承养菊技艺,确保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观赏体验。
李美霞:北京花卉研发创新全国领先。北京花卉的研发和应用,走的是品种、技术、设计应用创新的全产业链之路。截至目前,研发北京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超过500个,200个优势品种推广全国,月季、菊花、牡丹等20多个品种实现出口。北京花卉已经从北京走向全国甚至世界,影响力明显增强。
比如,中国牡丹的培育和推广已走向世界。位于延庆区大榆树镇的500亩牡丹种植基地,已成为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牡丹新品种培育与栽培中心,成功培育了“京龙望月”等12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牡丹新品种,不仅在北京通州区、山西岢岚县及襄垣县、河北唐县、陕西西安市、安徽合肥市等地推广种植,牡丹种苗还行销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北京花卉产业资源很丰富,发展势头也十分强劲。
李美霞:除了育种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优花卉品种,近年来我们还广泛开展北京乡土地被植物筛选与利用。通过城市园林绿化、平原造林等工程,不断试验与推广应用,表现突出的乡土植物已超过200个,包括串叶松香草、委陵菜、荚果蕨、紫斑风铃草等。
同时,北京还持续开展国内外新优花卉品种引进示范。北京市每年引进国内外新优花卉品种200多个,极大地丰富了北京地区城市家庭园艺类型、园林绿化植物种类和应用形式。
近年来,通过举办春、秋季新优花卉品种展示推介会,展出1400多个观赏性状和推广应用潜力大的北京自育新品种、乡土地被和国外引进花卉等,达成成果转化或合作意向80余项。
北青报:在推进花园城市建设过程中,北京积极推广“人人是园丁”的参与模式,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
李美霞:今年是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开局之年,北京通过市、区联动,全力推进园艺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进地铁、进商圈,营造“人人争做园丁、处处皆是花园”的社会氛围,引导市民绿色健康生活方式,持续扮靓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
我们利用专业方面技术优势,建立责任景观师、社区园艺师机制,服务保障花园街道、花园社区等基层建设任务。比如,丰台区引进“首席景观师、责任景观师”团队,实现全区街镇全覆盖;房山区聘请社区园艺师,让园艺专家走进社区,助力解决花园城市建设“最后一公里”。全市还启动了郊野公园“百园百师”工作营,对试点公园进行“一对一”指导服务。
另外,为了拉近市民与花园城市的距离,今年,我们举办了首届家庭园艺嘉年华,活动历时58天,带动200万人次线下购花赏花。如今,逛花市、赏花艺正慢慢的变成为节日休闲新热点。我们还创新“五节一展”特色花卉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制作发布北京《购花赏花一张图》、按季度推出《北京家庭园艺产品推荐目录》,引导市民打造自己家中的“一尺花园”,进一步引领市民休闲观光新体验和消费新理念。
至此,今年WTA年终总决赛的四强对阵出炉——克雷吉茨科娃作为橙组头名,将迎战紫组第二郑钦文,高芙则将迎战紫组第一的萨巴伦卡。
在以“出行,未来无限可能”为主题的汽车展区,本届进博会最大展品——御风未来2吨级大型M1eVTOL载人真机首次公开亮相。现场开展的“首批飞行体验官”活动,让参观者体验打“飞的”上下班。
近日,武警广西总队钦州支队积极组织并且开展实战化山地反恐战斗演练,此次演练立足高山密林复杂环境,严扣实战标准,对丛林捕歼、武装追逃、密林狙击等课目进行强化训练。
太重轨道公司隶属于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是全球唯一的轨道交通用车轮、车轴、齿轮箱及轮对的全谱系、全系列、全流程研发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