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_中国政府网
来源:开云体育网页版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4-12-17 04:39:46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政府网的在线访谈,今天我们邀请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为大家解读“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 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有关问题!您好,昂奔主任。
各位网友,下午好。受国家民委杨晶主任和国家民委党组书记杨传堂的委托,我在这里代表国家民委向大家问好,感谢大家多年来对国家民委工作的支持,感谢大家关心和支持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
7月5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正式对外发布,请您给广大网友介绍一下这一个文件的发布背景和主要内容。
好的,特别高兴由我来介绍这一个文件发布的背景和主要内容。2006年5月,有一个批示,要求国家民委会同有关部门主持制定政策,支持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2006年6月,国家民委会同八个部委组成了联合调研组,在12个省区进行调研,形成了三份材料。从调研的情况看,我们感到的批示非常及时,也很重要。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感到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这个工作很重要,任务也非常紧迫,这和民族地区在文化方面出现的基本问题是相关的。
从民族地区的情况看,大概有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有些地方外来文化商品大量的涌入,有些地方涌入的数量非常多,占到销售量的70%以上,甚至到80%。当然,这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形成的。
第二,在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这个事业出现了萎缩。比如说少数民族万人拥有图书量只有0.52种,人均只有0.3册,全国每万人图书量1.46种,人均5.2册,民族文字人均消费是1.12元,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消费水平。
我们分析这些原因既有历史的问题,也有现实的问题,既有经济层面的问题,也有教育层面的问题,同时也有整个大的背景上的问题,比如说在“五化”背景下,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是带有实践性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语言逐步都是从多走向少,文化趋同的现象也比较多。但是这样一种局面和我们提出的“两大一新”号召还是不相适应的。所以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全国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多次作出指示,的这些批示和指示,确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在文件的起草过程中,我们征求了有关部门、专家及地方有关部门的意见。文件先后修改50多稿,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6月10号,国务院第68次常委会原则通过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总理强调:通过文件和会议,就是要将少数民族的文化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6月12号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接见了与会代表,并作了重要讲话,作了主题报告,作了总结讲线]
强调,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新局面。可以说这一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第一个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关于加快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文件,可以说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文件一经公布,就引起社会各界很大的反响。
文件内容主要包括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原则要求、目标任务,政策措施、体制机制、加强领导,一共23条。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这个文件已经公开发布,具体内容我就不作详细介绍了。要领会好会议的精神,就要将会议的文件和长春、良玉、延东的讲话结合起来,深入学习。
另外我说一下这个文件的定位。我们定位在指导性与操作性相结合上,这是作为一个根本的定位,掌握它是很重要的。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定位?大概有三方面。第一,这个工作自身的特殊要求。这个会议是60年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要出台一个文件,要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要客观地认识我们已取得的成绩,正确认识存在的困难和特殊问题,不具有指导性就难以实现目的。
第二,整体形势的要求。在文化的背景下,在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期,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普通群众,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自身,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发展这些问题都存在这样那样的想法和不同的认识。国务院出台的文件要体现国家的意志,选择科学正确的文化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来指导全党全国,形成共识,统一认识,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因为采取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都将影响全局,影响一段时间甚至一个时期的民族文化工作。因此,这个文件必须是一个具备指导性的文件,而且是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的文件。
第三,根据发展变化的形势,我们要实现传统的、成功的政策措施与今天的民族地区的实际统一,实现国内外新的、健康的文化理念和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发展新理念的有机统一。
这个文件定位在指导性方面要梳理清楚党和国家制定的民族文化政策,搞清楚现状,搞清楚各民族群众多元化、多层面的文化需求,引进新理念,解决新问题,解决好准确指导、科学指导、有效指导的问题。
同时,在操作方面要切实解决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衔接,能够真正改变现状,统一思想,有真金白银。因为这个问题是时代的呼唤,光说空话不解决问题,谁也不会满意。这个文件的第三部分重点是在解决指导性的问题。把指导性和操作性有机结合,就能使它相兼相容、统一一体。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您能否就少数民族文化工作取得的成就作一个简单的回顾?
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在新中国成立60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大概有这样一些方面:一是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二是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不断满足少数民族群众文化需求;三是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创作日益繁荣,呈现出活力迸发、硕果累累、人才辈出的崭新局面;四是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五是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交流迈出新步伐,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所以在大会上,领导也讲过这样的一些话,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崭新局面的60年,是各族群众在文化建设中得到实惠、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的60年,是各民族文化交相呼应,中华文明焕发蓬勃生机的60年。
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60年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一是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尊重差异性、提倡多样化,推动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二是必须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握规律性,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推动少数民族文化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生机和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生产更多反映各民族生产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是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倡导一切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思想和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腐朽文化。
五是必须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各族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六是必须坚持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措施,支持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六个坚持”讲得非常好,总结了60年来我们进行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工作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经验是十分宝贵的。
60年来,为了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建立并发展一套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在这方面,例子也非常多。比如宪法里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此外,民族区域自治法、刑事诉讼法、义务教育法等12部法律以及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的22项规章对民族语出了相关规定,民族自治地方还制定了民族语文工作条例,共计有自治区级3部,自治州级11部,自治县级9部,如:《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规定》、《新疆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等。
同时,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成立了一套完整的民族语文工作机构,管理和推动民族语文事业发展,培养和选拔专业人才。这些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法律和工作体系,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在财政上进行支持,设立很多专项补助经费等等,在税制改革以后,通过一般性的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民族优惠政策的财政转移支付等等,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教育、卫生保障等方面的发展。国家的这些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
当前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这样几方面。第一,文化设施相对落后。第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比较薄弱。第三,文化机构不够健全。第四,人才相对匮乏。第五,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强。第六,文化遗产损毁、流失、失传现象比较突出。第七,境外的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文化渗透方面的问题也比较多。
突出困难和突出问题主要是在这样一些方面。但是这些方面的问题,根据我们调研的情况看是不能回避的。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强调,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差距,也就是解决认识问题还是根本的问题,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可以说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重视还是不够,没有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地认识这个问题,态度不够积极,支持欠力度。
怎么看待民族文化事业在我们国家全局中的地位,曾经有这样一段讲话,我感觉从认识的角度非常到位。她讲到,我们必须深刻的认识到,没有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没有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就没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各民族文化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社会主义百花园才能繁花似锦,春色满园。辩证地阐明了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和整个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辨证关系,从而使我们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到,解决这些问题对全局工作的重大影响。
第一,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是实现提出的“两大一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第二,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是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因为文化与经济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发达的经济必然要有发达的文化做基础,文化自身也是经济,也是生产力。只是这种经济生产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罢了。
第三,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是指中国的各民族,中华民族的复兴自然也包括中国各民族的复兴,也就是中国56个民族的共同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也只有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复兴,各民族文化都要得到发展。
明确指出,要制定特殊的政策措施支持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努力的开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新局面。
什么叫少数民族文化,什么叫民族文化,什么叫中华文化,在观念认识上不是很清楚。在若干意见中,我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给了这样一个基本定位。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固有财富,这个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对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进行了确定,核心在“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是不可分割的。发展中华文化必须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中华文化必须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必须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中华文化的复兴也标志着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复兴,因此,这个工作部署要统一部署,建设要统一建设。
爱护少数民族文化与爱护中华文化已经是同一个内涵,也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必须要尽的责任。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作用,在若干意见中也有这样的阐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增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文化的内涵,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进步做了自己的贡献。这个阐述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各个民族大多数都是土生土长的,长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并且长时间进行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形成了文化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
因此,它的历史、现实的共同发展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丰富中华文化,就是在不断的增强其生命力、创造力、向心力和认同感。可以说这是三个离不开思想在文化上的深刻体现。这个观点与各具特色魅力的民族文化就是离心力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这是重要的政治概括,也是具有科学基础的学术理论的概括。在当前条件环境下,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党和国家在文件中突出的强调这一点,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建设和谐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
据了解,国家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流动舞台车以及送书下乡工程。请问:这些工程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进展情况如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西部边远民族地区,由于受地理因素和经济条件等的制约,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国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以来,共惠及了11万多个广播电视盲村,基本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切实解决了7000多万人口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农村电影的放映覆盖率已达到60%。有关部门正在为争取实现民族地区一个月一个村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性目标而努力。
据统计:2007年,民族自治地方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8.86%,比2000年提高了7.7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2.80%,比2000提高了6.6个百分点。同年,民族自治地方用少数民族语言播出的广播机构和电视机构各有137个和135个,分别比2000年增加35个和70个,可以说效果是很好的。
我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十分感兴趣。请问:有哪些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多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个题目也是我们很关心的题目。截至2009年6月,民族自治地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主要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有云南丽江古城和西藏布达拉宫,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有四川黄龙、九寨沟和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新疆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其中少数民族项目165项,约占全部项目的31.9%。2008年6月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其中少数民族项目248项,占全部项目的48.6%。至此,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少数民族文物古迹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体现了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请问:民族自治地方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多少?少数民族文物古迹的保护状况如何?国家都做了哪些工作?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文物保护的意识整个社会都在提高,民族地区也是这样的。早在1961年就公布了第一批民族自治地区的2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截至目前为止,民族自治地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达366处,涉及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丽江古城等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被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藏羌碉楼与村寨、黔东南苗族村寨、哈尼梯田、坎儿井等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通过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体系的建立,、大理、吐鲁番、日喀则等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得到有效保护。
“十五”以来,国家文物局开展了一系列少数民族文物保护重大工程,如2002年开始实施的西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项目总投资近4亿元。目前文物建筑主体维修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十一五”期间的小昭寺、色拉寺、哲蚌寺、夏鲁寺等西藏九大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也按计划顺利推进。项目投资估算总计约5.3亿元。其中色喀古托寺、昌珠寺、科迦寺、扎什伦布寺等维修工程已经开工建设。
2008年,结合震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重点加强了藏羌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相继启动了理县桃坪羌族碉楼与村寨抢救修复工程和马尔康松岗直波雕楼抢救保护工程。此外,还重点开展了新疆坎儿井、青海塔尔寺等文物保护维修工程。
语言对一个民族的文化继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情况如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少数民族语广播吗?
语言问题在一个国家是很重要的问题,语言政策在一个国家是非常重要的政策。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人口1个多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少数民族语种多、文种多,55个少数民族中,53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数量超过80种,使用人口约6000多万人;22个民族使用着28种文字,使用人口约3000多万人。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民族语言文字在我国仍然有广阔的使用空间,仍将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家民委是国务院在民族工作方面的重要部门,民族语文工作也是国家民委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也在采取各式各样的措施加大这部分工作的力度。
请问: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字的保护情况怎样?对于少数民族文字出版是否有专门的扶持政策?
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字一直是采用保护的政策,因为宪法规定,少数民族有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少数民族文字在出版方面,国家一直采取扶持的政策。比如说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可以说建国以来投入很多资金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第二,在相关政策上,通过政策层面给予扶持。这个方面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说2007年中宣部、国家民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签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的扶持力度的通知,确定进一步采取政策措施支持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事业。
2007年涉及民族文字出版的专项资金每年是3000万。包括这次关于进一步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在这一个文件里也强调了这样一些内容,就是少数民族的重大出版项目要给予重点扶持,要明确少数民族出版事业属于公益性出版事业,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对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财政补贴等等。所以党和国家在民族出版方面可以说采取了很多办法,尤其是对少数民族文字的出版,有很多特殊的优惠政策。
民族医药是我国文化的一块瑰宝。请问:在保护和发展民族医药以及培养民族医药人才方面,国家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国家十分重视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推动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民委分别于1995年、2006年召开了第二届、第三届全国民族医药工作会议,对民族医药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民委等十一部委共同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尤其在人才培养上,这几年下了很大的工夫,有些民族医药,包括蒙医、藏医,不仅在培养本科生一级的专业人才,现在有些学校也在培养硕士生、博士生,使得民族医药这个学科形成体系。
我来自一个党员家庭,从小爷爷就一直教育我要做一个又红又专的好青年,一直以来对国家事务非常关心。您能为我介绍一下什么是“四优先”政策吗?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和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对于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对于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自然、历史和经济等原因,少数民族农村、牧区的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困难较多,必须采取比较特殊政策和措施,加快这些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文化设施建设、文艺人才培养、对外文化交流、文物保护“四优先”的政策,加大扶持的力度,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
刚才我们谈了语言、文字、医药,那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都包括哪些竞赛项目?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从1953年开始举办的,规模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好。分别在天津、乌鲁木齐、南宁、昆明、北京、、银川、广州等地办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较大的特点就是运动员的民族性,运动员都是少数民族。另外就是运动员的群众性,没有专业运动员,都是群众。既有比赛项目,同时也有表演项目。
2011年将要在贵州省举办第9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这次运动会也是全国关注的赛事。这个运动会一共有15个竞赛项目,包括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龙舟、秋千、射弩、陀螺、押加、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武术、民族式摔跤(搏克、且里西、格、北嘎、绊跤、朝鲜族式摔跤)、马术(速度赛马、走马、跑马射击、跑马射箭、跑马拾哈达)等。
有网友问,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和关键是什么?国家民委又能实行什么样的具体有效举措?
少数民族文化将来怎么发展,怎么落实好文件精神,这也是我们最近一直在抓的工作。在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上,良玉讲了五个统筹,这五个统筹是很重要的。用科学和辩证的发展观给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提供了工作的方法和指导思想。
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怎么抓落实呢?一要统筹推进全国文化建设和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统筹推进民族地区,既要考虑全国的文化建设,也要考虑少数民族的文化建设,同时要统筹起来。
三要统筹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该政府做的事情政府要担当起来,要做好,该社会做的事情,社会要做好。
四要统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继承和创新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有保护继承的问题,同时也有创新的问题。在目前阶段,保护是第一位的,没有保护,文化消失了,创新就无从谈起,有了保护以后就要进行创新,人和事物都是这样的,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力,创新也是文化的生命力,没有创新,文化就会走向衰亡。
五要统筹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一方面要进行文化市场的建设,同时要加强管理,使得文化市场健康有序、有效的进行发展。
非常感谢昂奔主任今天作客中国政府网,通过这一个小时的讲解,我们也对民族文化事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感谢各位网友关注这次访谈,本次访谈到此结束,再会。